自在书写 梦与生逝世
来源:未知 作者:中国教育总网 时间:2016-03-27 大 中 小
……
想到前多少天做的一个梦,到一个什么处所去,上楼上错了,上到顶层关闭的空间,有个老婆婆,睡在那里。我说我走错了,就走了。后来又想到自己应当做点什么,于是又折回去,问她是什么情形。她好像生病了,很瘦,皮包骨的感到,她说想让我抱抱她,我就抱了,而后我和她说,实在我有些惧怕,但另一方面,我也乐意抱她。
这代表什么呢?我更能接受别人吗?更能接收与白叟、与不亲热的人,攻破身材的界限吗?或是我开始可能一点点地拥抱疾病和畏惧,拥抱生老病死吗?这和最近阅读《恩宠与勇气》有关吗?《恩宠与勇气》让我看到肯和崔雅一步步地面对死亡,从抗拒到接收。是他们在影响我吗?愿望是吧!
又想到前段时间的一些梦。对于宠物的死亡,我是有多常常梦到这个议题,爱宠的死亡或是丧失。我感到一方面与我儿时的教训有关,另一方面也让我意识到,我并未对死亡做好筹备。我总认为死亡离我很遥远,但另一方面我也晓得无常。
我想当初正好阅读《恩宠与勇气》一书,还有《新世界》等书,其实都是帮我看到,那份更辽阔的世界,那份信任,那份对大精神的信任,那份我们并无分辨、并无疆界、并无生死的信任感、统一感。这是好的,这是恩宠!这也给我更多面对和拥抱死亡的勇气。
肯说,崔雅借着活在当下,活出勇气,活出死亡,是多美!我们活在当下,一切都是最美的。
好吧,死亡,死亡也是那一刻,也是那一霎时。我们放不下的是我们寄托在逝去的人事物身上的货色,是我们的执着。《恩宠与勇气》中,崔雅仍是死了,但那又如何?每个人都会死,就像生孩子时我内心有个声音说,千百年来多?女人生了多少孩子。是的,这其实是再平凡不外的事件了,是舆论,是私我,我们的私我放大了它们,放大了这个恐怖。就像肯说,面对疾病时,除了疾病,我们还面对着社会对疾病附加的意思。是的,面对死亡时,我们也面对着社会加之于死亡的意义。我们也受困于时间,受困于自己的心。
死亡,死亡,死亡也只是回家的一条路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路,良久以来,我们拦阻着自己和别人回家的路。我们认为活着是好的,而死不是。尤其临终前的适度医疗,我们仿佛是想挽回病人的生命,可我们到底是要的什么?到底什么是将走之人最须要的?
我们又要些什么呢?我们在抗拒生命,而为什么要抗拒?我们以为,死,不是生。是的,死是另一种的生,只是载体不同罢了,或者说不载体。我们学着与不同的生命共处,显现的,未显现的。看不见的不代表不存在。另一种生命,是的,不只是另一种生命情势,而是大精神。是的,那一体的大精神。假如以为只是另一种看不见的生命,只是某个看不见的个体与我们同在,或者我们又将陷入到另一种不愿失去的执着。不是,不是,不仅是灵魂的来回存在,而是我们本就是一体的。那是一种合一,一种合一的信任。是的,这就是生命,生命。
我停下来,停在这一刻。这是当下的一刻,窗外是楼下孩子们嬉闹的声音,仍旧是灰蒙蒙的天空。这就是这个世界,宇宙与我们同在,我们与我们同在,在这一刻,在每一刻,生死与我们同在。生死是我们的一部门,宇宙是我们的一局部。那时间呢,时光是吗?当下是吧?当下是吧!当下与我们同在,当下与生死的每一刻同在。
再议生逝世
深蓝 划诞生死的界
界内 浅蓝勾画出独破的性命
生命被饱满
界线被冲破
个人的 生死的
那是一片蓝
2016年3月21日下战书的自由书写。由梦引发的生死议题。
《超出死亡:恩宠与勇气》一书是超个人心理学代表人物肯·威尔伯与他的妻子崔雅独特面对癌症与死亡的故事,由肯与崔雅两个人的记述与书信合成。很喜欢他们的故事,很激动,也被影响;同时也很喜欢其中几篇肯的访谈,将几个与超个人有关的主要议题论述得清楚而扼要。
前段时间,好些梦,关于寻找我的猫,关于细胞一样懦弱的婴儿,关于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好多溺水孩子生命的女孩,关于我家狗的翅膀……从这些梦中,我学习到良多,比方提示了我孩子的刚强,提醒了我如何切实关怀到所爱之人,等等。然而,这些梦所共有的悲伤情感,让我意识到,我需要去懂得和处置自己的悲伤;另一方面,这些梦所共有的生死议题,也让我看到,关于死亡,我并未做好预备,而我也需要开端学习。《陪同生命》《西藏生死书》等也列入近期的书单。
近日,刚好寿文发动的读书试验运动正在共读《恩宠与勇气》一书,我想也是机缘。此篇自由书写,也让我看到,这本书,以及近些日子其余的阅读与休会,也确切影响了我。
诚然,若在生活中直面死亡,我想我仍然会害怕、会悲伤;然而一体的"大精神",以及这份信赖,我想,会如背景个别,与我同在。盼望,我能时时发觉到它们,纵使在胆怯与悲伤中。
感恩这一切。
后记
刚在夜灯下读完《恩宠与勇气》一书。最后的章节一再提到,当死亡产生,所有崩溃,纯然的大精神浮现时,认出大精力就是本人的神圣实质,便能永返大精神,与大精神合一。自在书写时的领会与此正相符合。
浏览崔雅决议离去到终极离去的段落时,我是含着泪微笑的。我想,这一切这是崔雅跟肯给我们最好的礼物。
再次感恩。
2016.3.23 夜
作者:宗幸(武汉心斋 实习心理征询师)
起源:微信大众号 幸私享(xingsharing)
释梦成长团体目前还有少量名额,欢送报名!
有人说,我喜欢梦,因为:梦给我大批关于自己个人问题的倡议。
有人说,我喜欢梦,因为:梦让我看清自己和他人的实在关联。
有人说,我爱好梦,由于:梦帮我获取存在于心坎的深入洞见。
梦,是潜意识的来信,辅助咱们更可能完全地开展生命。
释梦成长团体,帮助你拆开这一封封加密紧缩过的信,
授之以鱼,并授之以渔
同时传授给你各种释梦的技术方式,
让你回到生涯中,连续播种那源源一直的来信中所包裹的启发与祝愿。
第三期释梦成长团体,将以常见的梦的形式与内容分主题展开,并融入不同的释梦技巧,联合现场个案及练习,让大家更有针对性地展开探梦及个人成长之旅。
集团招募对象
对探索梦或摸索自我有兴致的人;
对个人成长有兴趣的人;
心理咨询专业人士等。
团体率领人
丁富国老师
国度二级心理咨询师
武汉心斋人本/超个人心理咨询师
屡次加入国际梦研究协会毕生成绩奖取得者StanleyKrippner博士《释梦工作坊》
团体时间
3月12日/26日 4月2日/9日 5月14日/21日 6月18日/25日 7月16日/23日 14:00-17:00
团体人数
限20人
团体用度
800元/10次
报名电话
18995653346
团体地点
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丽岛紫园紫荆苑C座202
人本/超个人心理研讨核心
武汉心斋
中国超个人心理学的大本营
【供给服务】
成长导向的心理咨询
咨询师实操技巧辅导
个人成长工作坊
成长团体
幼儿全人教育辅导
整合心理教育辅导
.xlzx88
微信号:wuhanxinzhai
上一篇:中考物理:考生最易在这多少点上丢了分
下一篇:没有了
免责声明:
① 凡本站注明"稿件来源:中国教育总网"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本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"稿件来源:中国教育总网",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。